登山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关于加快建设云南健康特色小镇的若干思考 [复制链接]

1#

《云南省大健康产业发展战略研究》课题组

特色小镇是聚焦特色产业和新兴产业,具有鲜明的产业特色、浓厚的人文底蕴、完善的服务设施、优美的生态环境,产业、城镇、人口、文化等功能有机融合的空间发展载体和平台。健康特色小镇则是以打造特色健康业态为主导,以释放健康消费为引领,以健康产业与其他产业的整合为手段,以休闲消费人群及就业人口的聚集为目的,以配套设施及服务完善为依托的产城融合的综合开发结构与运营模式。

建设云南健康特色小镇,即是依托云南各地要素禀赋和资源优势,立足健康特色小镇产业“特而强”、形态“精而美”、功能“合而彩”等特点,将大健康产业发展与特色小镇建设、健康扶贫、县域经济发展等有机结合,培育“定位精准、特色鲜明、产城融合、绿色生态、美丽宜居”的健康特色小镇,实现多点联动支撑,以大健康产业发展促进经济转型升级和培育新动能,实现健康扶贫和精准脱贫,推动新型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

一、产业布局

遵循大健康产业发展市场经济规律,以云南人口、自然环境、生态资源和大健康产业发展状况为基础,根据“集聚发展、产城融合、差异发展、功能互补”的原则,形成“一核、六区、多点”产业空间布局结构,实现“核心引领发展、六区协同推进、多点联动支撑”的辐射延伸式大健康产业空间布局体系。同时,以建设云南辐射南亚东南亚大健康产业发展中心为导向,推动构建“一港、三园区、四中心”的大健康产业对外开放总体格局,着力形成云南全省大健康产业空间布局与产业对外开放格局“层次鲜明、内外联动、横纵交汇、深度融合”的良性互动局面,助力“健康云南”建设。

其中,“一核”指集中打造昆明大健康产业示范发展中心,即以昆明健康产业发展示范区为云南省大健康产业核心驱动引擎,打造云南大健康产业示范发展中心;“六区”指协同推进六大特色大健康产业集聚区发展,即滇中大健康产业综合发展集聚区、滇西北康体特色产业发展集聚区、滇东北绿色食品和商贸物流产业发展集聚区、滇西养生特色产业发展集聚区、滇西南养老特色产业发展集聚区、滇东南健康制造和健康食品产业集聚区;“多点”指加快推进云南全省多地、多类健康特色小镇建设,形成“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县域健康经济带”等产业形态,实现多点联动,推动云南省大健康产业发展。

二、基本原则

坚持以大健康产业为支撑。每个小镇要选择一个特色鲜明、能够引领带动产业转型升级的大健康产业领域,培育在全国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健康特色产业和品牌,聚焦中药材、茶叶、咖啡、花卉、温泉等特色产业优势,实现“产业立镇、产业富镇、产业强镇”。

坚持市场化运营。健康特色小镇要坚持企业主体、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的模式,鼓励以社会资本为主投资建设。每个特色小镇要明确投资建设主体,发挥项目带动支撑作用,地方政府重点做好规划引导、基础设施配套、文化内涵挖掘传承、生态环境保护等工作。

坚持产城融合发展。统筹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布局,依托产业集聚相应规模的人口、就业、居住和旅游,坚持合理配套,做到基础设施、公共服务、旅游交通、产业发展、生态环境等布局完善,推进产城融合发展。

坚持绿色低碳发展。根据地形地貌和资源禀赋,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注重借景山水、巧用田园、就地取材,因地制宜开发应用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凸显生态特色,实现特色小镇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协调统一。

坚持统筹规划、以质取胜。不盲目扩大健康特色小镇建设数量,强力做好科学规划、统筹安排并分阶段实施,重点结合当地资源优势和发展目标,确定适合自身发展的路径,坚持以质取胜。

三、发展目标

到年,培育和规划建设20个左右省级健康特色小镇,重点打造一批健康特色小镇样板,小镇内或周边拥有较为完善的公共服务设施,实现多种功能有机融合,形成示范效应。

到年,全面建成80个左右全国一流的健康特色小镇,在全国具有较高知名度和美誉度,产业集聚能力明显增强,拉动投资作用显著提升,打造“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县域健康产业带”,健康特色小镇成为大健康产业发展的新载体、健康云南的新名片、县域经济跨越式发展的新支撑、全省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四、规划分类

根据云南区域内综合资源优势不同,拟规划建设如下七类健康特色小镇。

(一)中医药特色小镇

充分利用中药材主产区和生态旅游区资源优势,借助中药企业、名胜古迹以及温泉、中药材种植基地、药用植物园等资源,开发中药观赏园、中药采摘园和森林康养项目,形成一批中医药特色浓厚,与民族医药文化、名贵中药材种植、田园风情生态休闲旅游相结合的中医药养生体验和观赏基地。打造一批以三七、天麻、灯盏花、石斛、黄精、重楼等云南道地药材为特色,融康复、养生、文化传播与展示、中药材科考与森林旅游为一体的中医药特色小镇和旅游度假村。

在文山市、砚山县等三七主要产地,以文山古木三七小镇为引领,建设一批集观光、旅游、养生、休闲为一体的三七特色旅游养生小镇。在彝良县、盐津县等天麻产地,按照“医药养游”融合发展定位,以彝良县小草坝为引领,开发一批天麻养生特色小镇,打造昭通天麻养生带。在泸西县、宣威市等灯盏花产区,将文化养生、温泉养生、药膳养生、运动养生、休闲度假等融为一体,积极开发灯盏花养生保健旅游服务,建设一批灯盏花养生小镇。在龙陵县、勐海县、思茅区、屏边县等石斛主要产区,建设一批石斛养生小镇。在西双版纳勐腊县等砂仁主产区,结合“初夏可赏花,盛夏可观果”的特点,发展一批集观光、文化、美食养生为一体的砂仁小镇。在德宏州玉龙县、保山市腾冲市等重楼主产区开发一批重楼养生养老小镇。在墨江县、沾益区等黄精主产区,结合黄精花期长、景观效果好,健康养生特征鲜明,发展一批集休闲、观光、餐饮等于一体的黄精养生小镇。在景谷县、宁洱县等白及主产区,结合白及花期长、花色艳丽、美容养生效果突出等特点,建设一批白及养生小镇。在金平县建立以“种药草、栽药树、观药景、泡药浴、养药生”为主题的瑶浴养生小镇。

(二)温泉养生特色小镇

据统计,云南省温泉点余处,约占全国总数的1/3,数量分布居全国之冠,主要有滇西保山-施甸、兰坪-巍山、普洱-江城、勐连-澜沧、中甸-鸣音和鹤庆-祥云六个中温热水分布带,滇中昆明-禄劝、建水-石屏、宜良-玉溪带、滇东南弥勒-师宗、文山-乐诗冲等五个中低温热水分布带,滇东北昭通-鲁甸、永仁-元谋、会泽-东川和宣威-沾益等低温热水分布带。

依托禅文化核心元素,整合民俗文化和宗教寺庙等资源,在滇中(昆明西山-曲靖清水县-玉溪红塔区-楚雄禄丰县)、滇西北(丽江古城-大理洱源县-迪庆香格里拉)、滇东南(红河州建水县-文山州文山县城)、滇西南(临沧临翔区-普洱孟连县-西双版纳景洪市)、滇西(德宏州芒市-保山市腾冲市)一带布局一批文化禅泉小镇。围绕核心温泉资源,布局一批疗养温泉小镇,主要包括以滇中安宁温泉、曲靖麒麟温泉为基础,开发以碳酸泉为主,浴用具有改善皮肤病、风湿性关节炎和多种肠胃疾病的疗效;以滇西北保山腾冲温泉、石瓢温泉、大理洱源温泉、大理地热国温泉、德宏贺宛温泉组成的温泉带为核心,以开发硫磺泉为主,浴用有助于降低心血管疾病死亡率,对心脏病、高血压、动脉硬化等均有作用。在温泉与中草药丰富区建设一批中(民族)药浴温泉小镇,主要包括砂仁温泉养生汤池、当归温泉养生汤池、何首乌温泉养生汤池、茯苓温泉养生汤池以及傣、彝民族特色药浴。在生态休闲旅游集聚区,以温泉为龙头、生态为基底、养生为核心,重点发展元阳田园温泉养生小镇、腾冲市北海乡玛御谷温泉小镇、大理剑川县沙溪古镇、文山普者黑水乡、丽江宁蒗县泸沽湖摩梭小镇、德宏瑞丽市畹町小镇、西双版纳勐仑小镇、水富大峡谷温泉小镇、永胜清水古镇等一批自然生态温泉小镇。

(三)康体休闲特色小镇

依托云南喀斯特地貌,开展山地户外运动、冰雪户外运动、水上运动、高原运动、航空运动、民族特色体育运动等一批康体休闲特色小镇。依托云南滇西北横断山系、滇中拱王山系建设山地丛林线路以及喀斯特地貌等奇特地形,充分利用地形地貌带来的优势,发展一批具有云南特色的山地户外运动小镇。

在云南省雪岭火峰、雪邦山、玉龙雪山、滑竹梁子茶山等16座山峰,组织开展登山大会、徒步穿越、翻越挑战赛、野外定向赛、露营大会、攀岩赛、野越跑、山地自行车等户外运动项目,发展一批如雪岭火峰登山运动小镇、滑竹梁子茶山野营小镇、猫头峰徒步穿越小镇等山地户外运动小镇。依托云南省梅里雪山、巴拉格宗雪山、哈巴雪山、天宝雪山、白马雪山、玉龙雪山等,组织开展单板滑雪、双板滑雪、自由式滑雪、高山滑雪、越野滑雪、跳台滑雪、飞雪、花样滑雪、特技滑雪、雪上芭蕾、技巧速降、带翅滑雪、多项滑雪、森林滑雪等冰雪项目运动,发展哈巴雪雕小镇、玉龙滑雪小镇等一批冰雪户外运动小镇。依托伊洛瓦底江、怒江、澜沧江、金沙江、元江和南盘江六大水系贯全境和滇池、阳宗海、星云湖等高原湖泊及非水源地大中型水库建设水上运动旅游基地,组织开展漂流、潜水、帆船、水上摩托、游泳、水上健身操等项目运动,发展一批水上运动特色小镇。依托云南多高原、山地的优势条件创新国内健康运动产业发展模式,在红河州石屏县乾阳山、大理剑川、保山腾冲火山公园、昆明呈贡万溪冲、东川牯牛山、安宁大龙山、丽江拉市海、玉溪市澄江县抚仙湖、昆明宜良县九乡、德宏芒市等地打造一批集度假娱乐、体育养生、运动休闲、科普教育于一体的航空主题综合运动小镇。在各州市彝、佤、哈尼、傈僳、苗、瑶等23个民族聚居地,充分挖掘陀螺、射弩、花炮、吹枪、龙舟、蹴球、少数民族武术、秋千、高脚竞速、板鞋竞速、民族式摔跤、独竹漂等民族体育活动以及其独特的民族文化,发展一批民族特色体育小镇。

(四)避暑避寒养生小镇

依托昆明、香格里拉、大理、丽江、腾冲、曲靖、普洱、玉溪、临沧、楚雄十大避暑胜地优势,集中建设一批避暑养生小镇,主要包括滇中昆明轿子山风景区转龙镇、昆明官渡区福保村避暑养生小镇等,布局滇东南、滇西与滇西北三带避暑养生小镇,如滇东南红河州弥勒县湖泉生态园、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丘北县普者黑等地区,滇西临沧市凤庆县诗礼乡古墨村、大理州洱海畔喜洲镇、大理州剑川县沙溪古镇以及滇西北丽江玉龙县拉市乡、丽江市石鼓镇、迪庆州香格里拉金江镇、经济开发区和怒江州六库镇等区域。以滇西南一带为主要基地,打造临沧市、西双版纳勐海县勐巴拉、景洪县勐罕镇橄榄坝傣族园、楚雄彝人古镇、红河元江县、玉溪市新平县戛洒镇、德宏瑞丽一侧莫里热带雨林景区、保山腾冲火山公园等一批避寒养生小镇。

(五)生态养生小镇

依托云南省丰富的森林资源、物种资源、草甸湿地、田园风光,开发一批森林养生小镇和花卉养生小镇。西双版纳森林覆盖率高达78%,以神奇的热带雨林自然景观和绚丽的少数民族风情闻名于世,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位居全国第一;迪庆、怒江和普洱森林覆盖率分别为74%、73%和69%,是名副其实的“绿海明珠”;德宏、丽江、临沧、保山、楚雄、大理、玉溪的森林覆盖率均在60%-67%之间,生态环境处于较高水平,规划在昆明富民县、普洱的孟连县景谷县和普洱县、迪庆香格里拉、怒江州贡山县独龙江乡、红河州弥勒市西三镇可邑小镇、临沧地区的双江县等地打造一批森林养生小镇。在主产玫瑰花的昆明市晋宁县和玉溪市通海县建设玫瑰花文化养生小镇、主产康乃馨的昆明市晋宁县和昆明嵩明县建设康乃馨养生小镇、主产洋桔梗的通海县建设洋桔梗生态观赏养生小镇、生产油菜花的罗平县建设油菜花观光养生小镇等一批花卉养生特色小镇。

(六)健康食品特色小镇

依托原址茶园景观、河谷溪流及民族文化等资源,将“茶产业”“健康业”相结合,建设一批集生态茶叶生产、茶园观光休闲、民族文化体验、茶食调理养生、乡村养生度假为一体的茶园小镇。在云南普洱茶、滇红茶的主要产区:普洱(原思茅)茶区、澜沧县、澜沧拉祜自治县惠民乡、景迈山、西双版纳勐腊县勐海县、景洪市基诺乡、保山(龙陵、腾冲、施甸、昌宁)茶区、临沧市临翔区凤庆县茶区等地区建设一批茶园养生小镇;在西双版纳的勐海县和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广南县建设竹筒香茶养生小镇;在文山砚山、马关、西畴等县建设三七茶养生保健小镇等一批特色茶园生态小镇。依托深厚的咖啡历史文化,结合良好生态文化,大力发展休闲低碳旅游产业,以田园文化为基础,以咖啡文化为突破,以养生文化为目标,将小镇打造成为身心俱养的旅游休闲区、咖啡文化的全方位体验地。在普洱思茅区、宁洱县、墨江县、景东县、景谷县、镇沅县、江城县、孟连县、澜沧县,西双版纳勐海县,保山潞江镇和芒宽乡,德宏芒市、弄贤村,临沧耿马、镇康、云县、沧源、永德等主要咖啡基地开发一批咖啡风情小镇,实现小镇错位发展。依托云南“菌类大世界”的品牌美誉,在迪庆、楚雄、德宏等地开发10个左右的野生菌养生小镇,如腾冲奶浆菌健康小镇、腾冲高黎贡山香蕈养生小镇、宾川鸡足山冷菌养生小镇、剑川县羊岑乡芫荽菌健康小镇和楚雄南华、姚安牛肝菌养生小镇、香格里拉松茸健康小镇等。利用云南热带水果资源丰富的优势,建设红河建水县和石屏县、大理州宾川县、玉溪市华宁县、文山州马关县等柑桔庄园小镇;建设昭通苹果庄园养生小镇;建设红河蒙自石榴生态小镇;建设石屏杨梅小镇、弥勒葡萄小镇、华坪芒果小镇、河口菠萝、香蕉、荔枝小镇综合体等一批果园生态小镇。

(七)健康文化特色小镇

依托崇圣寺三塔、南诏德化碑、3座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丽江、大理、巍山)、5座省级历史文化名城(腾冲、保山、漾濞、剑川、香格里拉)等历史文化旅游资源和腾冲、保山、大理、丽江、香格里拉所串起的滇西地区组成的云南省历史文化旅游的黄金长廊,结合丰富的宗教文化,立足禅茶意境,建设西双版纳勐海县茶禅世界、临沧云县茶禅世界、文山富宁县茶禅小镇、昭通大关县翠华茶禅修小镇、腾冲高山乌龙茶茶禅小镇等一批特色小镇,在昆明五华区圆通寺、晋宁盘龙寺、昆明宝华寺,曲靖东郊华严寺,玉溪红塔区玉泉寺,楚雄云泉路兴隆寺等6地建设佛教文化养生小镇,在滇西打造普洱太阳河国家公园、文山普者黑菌子山、南诏巍宝山、剑川沙溪、剑川石宝山、玉溪哀牢山、禄劝轿子雪山、香格里拉普达措公园等一批禅修胜地。

五、推进机制

加大财税支持。积极支持健康特色小镇申报全省及全国特色小镇创建工作,争取省财政对特色小镇的财税优惠及各种奖励政策,积极争取省发展改革委、财政厅、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等省直有关部门在健康特色小镇项目的审核批准、投资补助等方面加大倾斜力度。

拓宽融资渠道。积极支持健康特色小镇向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等政策性银行争取长期低息融资贷款。健康特色小镇建设可通过转让经营权、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招商引资等方式,引入社会资本,发挥企业建设主体作用。

抓实招商引资。创新招商方式,搭建合作平台,完善激励机制,围绕特色小镇发展方向和产业定位,盯大引强,采取项目推介、整体包装营销、委托招商、以商招商、专业招商等方式,提高招商引资针对性和成功率。各州、市、县、区要在健康特色小镇申报创建的前期阶段,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促进以企业为主体推进特色小镇的项目建设。

做好宣传推广。各地、各有关部门在创建过程中要及时宣传推广成功经验和做法。充分利用传统媒体和微博、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