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感觉“活得很累”,有时候甚至没有做什么事情,都会感觉很心累,很是焦虑,这是为什么呢?
王阳明说:“读书作文安能累人?人自累于得失耳”
人之所以活得很累,不是我们所做的事情本身让人感觉到累,而是我们心中对得失的计较。
这里说一个王阳明的故事,王阳明有一年和弟子们去爬山,山很高,路也很难走,读书人对于这种山路来说,由于平时缺少锻炼,还是比较吃力的。
由于这个山路实在太难走,王阳明有一大半的弟子都半途而废了,觉得太累,都在半山腰休息了。
王阳明当时的年纪也是很大了,他却精神得很,一点没有疲惫的样子,剩下的弟子就跟他一起往山顶去了。
一路上大家已经气喘吁吁,不时的抬头看看远处的山顶,觉得越发的艰难。阳明先生却依然气定神闲,好不容易,大家爬到了山顶,都累得不行了。
这个时候,王阳明站在山顶,看着这山顶的景色,站在这群山之巅,就觉得有一种“一览众山小”的气魄,于是王阳明就说:“读书人不可错过如此壮丽景色”,要求大家赋诗一首。
家都累得不行了,气喘吁吁,上气不接下气,哪有这个情志和心情,这个时候都纷纷沉默了。
王阳明就说:“就我先来吧!”
王阳明当场就赋诗三首,而且还高声朗诵给大家听,大家都震惊,为什么老师一点疲惫的感觉都没有,而且高声朗诵,还能气息匀称,底气十足。
旁边就有一个弟子问他:“老师,登山这么累,为什么你不觉得累?”
王阳明回答:“山高万仞,只登一步”
登山的时候,若是一路上,就望着这远远的山顶,然后不停地想着这陡峻难走的山路,想着快点到达,想着怎么这么的难走的山路,什么时候才能走到。
这个心全在别处,不是在远处的山顶,就在着难走的山路,或者就是在这畏难的情绪之中,王阳明说:“不管山有多高,路有多难走,我的心就只是在当下眼前的这一步。”
所以他说:“山就算再高,一步一步走就是了”。
每一次都安心的把眼前的这一步走好,心就在当下,不在远处,也不在高处,就这样一步一步往前走就是了,然后就登上了山顶。
我们做事情也是如此,读书写作也如此,书再厚,一页页的往前读,事情再多,一件一件地去做。
如果心总是放在这事情的得失上,不但做不好眼前的事情,分散的精力,消耗了情绪,耗费了心力,胡思乱想,反而会让自己精疲力尽。
把眼前的路走好,一步一步的往前走,有一天你就会突然发现,不知不觉,你已经走了好远的路,做了好多的事。
只有把心安住在当下,放下对未来的得失之心,把眼前的这一步走好,才能真正从焦虑和内耗中走出来,心也就不累了。
王阳明心学是集儒释道三家之大成,复旦大学教授王德峰是这样评价王阳明的:王阳明心学是中国哲学的最高成果,中国哲学本质上就是人生哲学,因此王阳明心学就是中国人生哲学的最高成果。
在人生的道路中,你所遇到和经历的困境和痛苦,纠结,早在几千年前古人就已经给出了答案,经过时间的沉淀,直到今天也能为我们带来宝贵的指引。
迷茫的时候,绝望的时候,压抑的时候,翻开来读一读,或许能给予你的人生不一样的启迪!
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点击链接深入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