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科医院电话 http://www.xuexily.com/m/镇江,江苏省地级市,地处长江与大运河交汇处的南岸,与扬州隔江相望,东临常州,西接南京,是江苏省有文字记载最悠久的城市。因其地处南来北往的必经之地,文人墨客汇聚于此,写下了很多名传千古的诗词。在中小学要求背诵的诗词中,地理信息明晰的城市,最多的就是镇江,有6篇,其次是杭州、扬州、九江等城市。图为镇江市中心。
北宋王安石的《泊船瓜洲》是最脍炙人口的一篇。“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图为连接镇江扬州的润扬长江大桥。
镇江在春秋时期地处吴国,与楚国相接。唐代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诗中就很形象的描绘出镇江吴头楚尾的地理特点。“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据说这首诗也选入日本的教科书,日本友人到镇江探访芙蓉楼时,因芙蓉楼早已毁灭,镇江市政府又在金山湖畔新建了一座芙蓉楼。图为金山湖。
唐代诗人王湾往来于吴楚间,为江南清丽山水所倾倒,写下了一些歌咏江南山水的作品,《次北固山下》就是其中最为著名的一篇。“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其中“海日”两句诗中表现的那种壮阔高朗的境象对盛唐诗坛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直到唐末诗人郑谷还说“何如海日生残夜,一句能令万古传。”图为北固山。
南宋时,北方落入少数民族政权手中,南方士族中有一部分爱国人士一心想要收入中原。镇江是抗金的前线,晚年的辛弃疾被委任为镇江知府,负责备战北伐。在此期间,写下了《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图为北固楼。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是晚清诗人龚自珍过镇江时,为道士“赛玉皇及风神、雷神”撰写的青词。此诗结合宗教活动,用双关语意呼吁清朝皇帝重用优秀人才拯救国家,感情热烈,又有真知灼见,一直脍炙人口。镇江还将此诗刻石立于宝塔山公园中。图为焦山古炮台。
除了上述几首入选中小学课本的诗词外,另一首唐代诗人李涉的《题鹤林寺僧壁》也是流传甚广。“终日昏昏醉梦间,忽闻春尽强登山。因过竹院逢僧话,偷得浮生半日闲。”作者在听了老僧的教训后悟得了对待人生的观念,明白了只有淡化人生功利、平和情绪心态、面对惨淡现实视若罔闻、处变不惊,才能忘记过去,笑对人生,憧憬未来。图为镇江南山虎跑泉。
镇江虽地处江南柔美之地,但因其地势险要,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在此发生过很多的军事战役,也使这座城市沾染上了雄伟的英雄气概。图为北固山与焦山。
南宋李曾伯《沁园春》:天下奇观,江浮两山,地雄一州。对晴烟抹翠,怒涛翻雪,离离塞草,拍拍风舟。春去春来,潮生潮落,几度斜阳人倚楼。堪怜处,怅英雄白发,空敝貂裘。淮头。虏尚虔刘。谁为把中原一战收。问只今人物,岂无安石,且容老子,还访浮丘。鸥鹭眠沙,渔樵唱晚,不管人间半点愁。危栏外,渺沧波无极,去去归休。图为焦山。
南宋陈亮《念奴娇·登多景楼》:危楼还望,叹此意、今古几人曾会。鬼设神施,浑认作、天限南疆北界。一水横陈,连岗三面,做出争雄势。六朝何事,只成门户私计。因笑王谢诸人,登高怀远,也学英雄涕。凭却长江管不到,河洛腥膻无际。正好长驱,不须反顾,寻取中流誓。小儿破贼,势成宁问疆场。图为金山与润扬大桥。
早在南朝时期,梁武帝登临北固山,赞叹镇江真乃天下第一江山,千年后的乾隆皇帝在其《润州道中作》中写道:“碧草新芜接驿楼,金山回望镜中浮。诗人月旦非唐突,第一江山果润州。”图为北固山“天下第一江山”石刻。
镇江虽然处处展现着北方才有的雄伟豪爽,但它毕竟身处江南,江南的水乡的柔情她也有。唐代杜牧《润州》:“句吴亭东千里秋,放歌曾作昔年游。青苔寺里无马迹,绿水桥边多酒楼。大抵南朝皆旷达,可怜东晋最风流。月明更想桓伊在,一笛闻吹出塞愁。”图为金山公园江天禅寺。
宋代苏轼《游鹤林招隐》:行歌白云岭,坐咏修竹林。风轻花自落,日薄山半阴。涧草谁复识,闻香杳难寻。时见城市人,幽居惜未深。图为焦山公园。
宋代仲殊《定风波·陈丞相宅西楼》:南徐好,樽酒上西楼。调鼎勋庸还世事,镇江旌节从仙游。楼下水空流。桃李在,花月更悠悠。侍燕歌终无旧梦,画眉灯暗至今愁。香冷舞衣秋。图为焦山碑林。
镇江自六朝时起就成为南北交通要冲,东晋与南宋华夏正统的南渡都是在镇江登陆,并最终在江南立足,与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分庭抗礼。西津渡便是长江古渡口,唐代诗人张祜《题金陵渡》:金陵津渡小山楼,一宿行人自可愁。潮落夜江斜月里,两三星火是瓜州。“唐代时,因南京为前朝都城,故被贬为镇江属县,此处金陵渡即为西津渡。
送君千里,终有一别,在天堑长江边的渡口,见证了多少亲友爱人间的分别,即使没有送别,望着这滔滔江水与北方的故乡,也难免不心生思念故人之情。唐代孟浩然《登万岁楼》:“万岁楼头望故乡,独令乡思更茫茫。天寒雁度堪垂泪,日落猿啼欲断肠。曲引古堤临冻浦,斜分远岸近枯杨。今朝偶见同袍友,却喜家书寄八行。”
宋代苏轼《蝶恋花·京口得乡书》:雨后春容清更丽。只有离人,幽恨终难洗。北固山前三面水。碧琼梳拥青螺髻。一纸乡书来万里。问我何年,真个成归计。白首送春拚一醉。东风吹破千行泪。图为镇江高崇寺。
宋代刘过《念奴娇·留别辛稼轩》:知音者少,算乾坤许大,著身何处。直待功成方肯退,何日可寻归路。多景楼前,垂虹亭下,一枕眠秋雨。虚名相误,十年枉费辛苦。不是奏赋明光,上书北阙,无惊人之语。我自匆忙天未许,赢得衣裾尘土。白璧追欢,黄金买笑,付与君为主。莼鲈江上,浩然明日归去。
镇江档案馆编过一本《京江赋》,收录了歌咏镇江的诗词一千七百多首,其中不乏很多佳作,待往后另文再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