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山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八一特辑海拔4900米之上的青春拍者 [复制链接]

1#

海拔多米的喀喇昆仑高原上,荒凉、孤寂。水的沸点只能达到80℃左右,空气含氧量不到平原的一半。

这里的生活很苦,但这里的天湛蓝、云洁白、水清澈。在这里生活、训练、学习的战士,他们的热忱,能将血液燃烧、沸腾,熔铸于祖国的大好河山之间。

狙击手集训。新京报记者陶冉通讯员周凯威赵金山摄影报道

冷的边关热的血

部队开拔,行军数日,终见高原。

如诗的塞外,虽然没见到啼叫跃动的马儿,但这群年轻人的内心,早已万马奔腾。

部队在高原的行军途中。

行军车辆到达阵地。

和上等兵刘霄想象的一样,高原之上,除了山,还是山。但不一样的是,近处的山上没有雪,不远处的山怎么就覆盖了一层厚厚的冰。每当日出与黄昏时,在阳光的照射下,不远处的山脉便披上一层金灿灿的外衣,显得格外美丽。

战士们正在装填弹药。

士兵迅速占领炮阵地。

有些人上高原是想看一看不一样的风景,有些人是想不断磨砺自己,让自己的人生经历变得更加丰富。

“只有尝尽苦头的青春,才能绘就精彩和厚重的军旅。”从营区出发前,一营火力连上士李则甫在自己日记本的扉页写下这段话,勉励自己。

李则甫是年入伍的兵,刚套上士官,就当上了“尖刀班”的班长,年过十一载,算得上连队的一头“老黄牛”了。

连长下达进攻命令。

今年高原驻训,单位配发了新式高原装备,为了将这个“新宝贝”研究明白,转化为“战斗力”,李则甫下了大气力。

不久前,按照单位下达的训练任务,所有配发这个“新宝贝”的连队,都要奔赴海拔在多米的陌生地域,开展一次为期两天的实弹射击训练加考核。

一场大雪过后,地面反射的强大紫外线将所有人的脸晒得脱了层皮。考核开始,李则甫所带班,以失误最少、用时最短、中靶最多的成绩一举夺魁。

火炮班长检查一炮手利用激光瞄准系统查看测距瞄准情况。

进行实弹射击。

高原不比平原,尽管环境恶劣,但体能训练是绝对不会少的。

为了尽快适应高原环境,现在的登山训练便代替了在营区时的长跑训练。但对于许多首次上高原的同志而言,是个不小的考验。列兵梁伟杰便是其中一员。

官兵发射某型火炮瞬间。

1.65米的个儿,扛着十几斤的毫米火箭筒爬山,三步一停地大口喘着粗气。缺氧、缺氧、还是缺氧……在战友的鼓励下,他稚气未脱的脸庞,眼里露出坚毅的目光,直视山顶。

这一年,梁伟杰18岁。

拨开云雾向太阳

这里没有多变的四季,只有漫长的冬季。

驻训高原,5G便消失了。前期,所有人与家人取得联系的方式,是连队通信班的一台军线座机,后来,大山里接通了WIFI,但无线路由器的理论最大负载是少数手机,所以大家开始在休息期间分时间段上网。

登山训练中,官兵沿着陡峭山坡往山上输送电话线。

负责全营电力维护的士官正在检查发电机。

尽管如此,还是会造成网速极其卡顿的现象,发送一条简短的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